一、防雷分區
1、什么叫防雷分區?
根據IEC61312-1防雷分區的定義:
雷電保護區LPZ0A(0A區)
該區內的各物體都可能遭受直接雷擊,同時在該區內雷電產生的電磁場能自由傳播,沒有衰減。
雷電保護區LPZ0B(0B區)
該區內的各物體在接閃器保護范圍內,不會遭受直接雷擊,但該區內的雷電電磁場因沒有屏蔽裝置,雷電產生 的電磁場也能自由傳播,沒有衰減。
雷電保護區LPZ1(1區)
該區內的各個物體因在建筑內,不會遭受直接雷擊,流經各導體的電流比LPZ0B區更小,本區內的雷電電磁場可能衰減(雷電電磁場與LPZ0A、LPZ0B區可能不一致),這取決于屏蔽措施。
后續防雷區LPZ2(2區等)
當需要進一步減小雷電流和電磁場時,應引入后續防雷區,并按照需要保護的系統所要求的環境選擇后續防雷區的要求條件。
區間不同級別防雷器的安裝位置區別B級C級D級可否遭受直接雷擊沒有衰減0A區可能遭受直接雷擊沒有衰減0B區不會遭受直接雷擊浪涌防雷器1區0區與1區之間的交界和處不會遭受直接雷擊有衰減2區等 1區與2區之間的交界處重要設備前端不會遭受直接雷擊進一步衰減
2 、什么防雷的分級保護?
IEC61312定義了防雷的保護分區,根據保護分區的要求需要在每個分區的交界處,安裝相對應的防雷器,在LPZ0B區與LPZ1我的交界處安裝B級(即第一級)防雷器,在LPZ1區與LPZ2區的交界處安裝C級(即第二級)防雷器,在LPZ2區內的設備前端安裝D級(即第三級)防雷器。其工作原理為利用分級的防雷器,層層泄放雷電感應的能量,逐級減低浪涌電壓,從而保護用戶端設備。
根據VDE 0675對B、C、D三級防雷器保護水平的要求防雷器保護水平防雷器安裝等級B級電源防雷器<4KVIC級電源防雷器<2.5KVIID級電源防雷器<1.5KVIII
也就是說B級浪涌安裝在AB區 C級安裝在1區 D級安裝在2區
浪涌保護器上端開關或熔斷器選擇方法:
根據(浪涌保護器的最大保險絲強度A)和(所接入配電線路最大供電電流B)來確定(開關或熔斷器的斷路電流C)。
確定方法:
當:B>A時 C小于等于A
當:B=A時 C小于A或不安裝C
當:B<A時 C小于B或不安裝C<a時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c小于b或不安裝c
浪涌保護的參數,國際標準IEC中有規定,8/20uS就是一種模仿雷電流的波形具體含義,就是該波形到達波峰的時間是8us,從波峰降到半波(波峰的一半)的時間是20us.
二、防雷保護級別的劃分是怎么樣的,經常聽人說A級保護,B級保護,C級保護,以最大通流量劃分怎么區分,還有標稱電壓和電流是一個什么概念!
A級:Imax=120KA以上
B級:Imax=80KA以上
C級:Imax=40KA以上
D級:Imax=20KA以上
三、防雷保護器的原理。防雷保護器(浪涌保護器)實際就是壓敏電阻,具有高通低阻的特性。當電網在不超過最大持續運行電壓的情況下運行時,兩個電極之間呈高阻狀態。如果電網因雷擊或者操作過電壓使兩個電極之間的電壓超過點火電壓時,間隙被擊穿,通過弧光放電將過電壓能量釋放。沖擊波過后,電弧將被由分弧片和滅弧室組成的滅弧系統熄滅,恢復到高阻狀態用以保護系統。(浪涌保護器的作用)
浪涌保護器本身如果出現故障,會出現長時間接通狀態,造成電源/系統短路,此時就需要前端的斷路器或熔斷器及時切斷接地回路,保證回路正常工作。(浪涌保護器前斷路器或熔斷器作用)
那么此斷路器或熔斷器怎樣辨別到底是雷擊造成短路的(稱為A)還是浪涌保護器自身損壞(稱為B)造成的短路,因為如果是A被辨別成B,斷路器斷開,主電路就會燒毀,反之如果B被辨別成A,主電路就會持續短路也會導致燒毀電路。
你的所有問題歸納起來只要你搞懂了在防雷器前段加裝熔斷器的原理就能搞懂了!
我們用的防雷器防的雷,其實不是能量很大可以摧毀一切的自己雷,而是電壓峰值高,電流大,時間非常短的感應雷。熔斷器要熔斷要滿足一定的條件,那就是能量積累,瞬態的雷擊很顯然不會在防雷器工作是把熔斷器給熔斷了。因為有了熔斷器所以不管你所謂的A還是B都不會燒壞電路,而只是讓熔斷器斷路,從而使電路和地安全的斷開。
你上面有問怎么辨別防雷器是怎么損壞的我這倒是有個很簡單,但是不怎么準確的辦法:
A、防雷器或者防雷器相連的電路上會有燒壞的痕跡
B、沒有這樣的痕跡。
四、電涌(浪涌)保護器防雷保護級別
由于雷擊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需要通過分級泄放的方法,將雷擊能量逐步泄放到大地。第一級防雷器可以對于直接雷擊電流進行泄放,或者當電源傳輸線路遭受直接雷擊時傳導的巨大能量進行泄放,對于有可能發生直接雷擊的地方,必須進行CLASS—I的防雷。第二級防雷器是針對前級防雷器的殘余電壓以及區內感應雷擊的防護設備,對于前級發生較大雷擊能量吸收時,仍有一部分對設備或第三級防雷器而言是相當巨大的能量會傳導過來,需要第二級防雷器進一步吸收。同時,經過第一級防雷器的傳輸線路也會感應雷擊電磁脈沖輻射LEMP,當線路足夠長感應雷的能量就變得足夠大,需要第二級防雷器進一步對雷擊能量實施泄放。第三級防雷器是對LEMP和通過第二級防雷器的殘余雷擊能量進行保護。
1、第一級保護
目的是防止浪涌電壓直接從LPZ0區傳導進入LPZ1區,將數萬至數十萬伏的浪涌電壓限制到2500—3000V。
入戶電力變壓器低壓側安裝的電源防雷器作為第一級保護時應為三相電壓開關型電源防雷器,其雷電通流量不應低于60KA。該級電源防雷器應是連接在用戶供電系統入口進線各相和大地之間的大容量電源防雷器。一般要求該級電源防雷器具備每相100KA以上的最大沖擊容量,要求的限制電壓小于1500V,稱之為CLASS I級電源防雷器。這些電磁防雷器是專為承受雷電和感應雷擊的大電流以及吸引高能量浪涌而設計的,可將大量的浪涌電流分流到大地。它們僅提供限制電壓(沖擊電流流過電源防雷器時,線路上出現的最大電壓稱為限制電壓)為中等級別的保護,因為CLASS I級保護器主要是對大浪涌電流進行吸收,僅靠它們是不能完全保護供電系統內部的敏感用電設備的。
第一級電源防雷器可防范10/350μs、100KA的雷電波,達到IEC規定的最高防護標準。其技術參考為:雷電通流量大于或等于100KA(10/350μs);殘壓值不大于2.5KV;響應時間小于或等于100ns。
2、第二級防護
目的是進一步將通過第一級防雷器的殘余浪涌電壓的值限制到1500—2000V,對LPZ1—LPZ2實施等電位連接。
分配電柜線路輸出的電源防雷器作為第二級保護時應為限壓型電源防雷器,其雷電流容量不應低于20KA,應安裝在向重要或敏感用電設備供電的分路配電處。這些電源防雷器對于通過了用戶供電入口處浪涌放電器的剩余浪涌能量進行更完善的吸收,對于瞬態過電壓具有極好的抑制作用。該處使用的電源防雷器要求的最大沖擊容量為每相45kA以上,要求的限制電壓應小于1200V,稱之為CLASS II級電源防雷器。一般用戶供電系統做到第二級保護就可以達到用電設備運行的要求了。
第二級電源防雷器采用C類保護器進行相—中、相—地以及中—地的全模式保護,主要技術參數為:雷電通流容量大于或等于40KA(8/20μs);殘壓峰值不大于1000V;響應時間不大于25ns。
3、第三級保護
目的是最終保護設備的手段,將殘余浪涌電壓的值降低到1000V以內,使浪涌的能量有致損壞設備。
在電子信息設備交流電源進線端安裝的電源防雷器作為第三級保護時應為串聯式限壓型電源防雷器,其雷電通流容量不應低于10KA。
最后的防線可在用電設備內部電源部分采用一個內置式的電源防雷器,以達到完全消除微小的瞬態過電壓的目的。該處使用的電源防雷器要求的最大沖擊容量為每相20KA或更低一些,要求的限制電壓應小于1000V。對于一些特別重要或特別敏感的電子設備具備第三級保護是必要的,同時也可以保護用電設備免受系統內部產生的瞬態過電壓影響。
對于微波通信設備、移動機站通信設備及雷達設備等使用的整流電源,宜視其工作電壓的保護需要分別選用工作電壓適配的直流電源防雷器作為末級保護。
4、第四級及四級以上保護
根據被保護設備的耐壓等級,假如兩級防雷就可以做到限制電壓低于設備的耐壓水平,就只需要做兩級保護,假如設備的耐壓水平較低,可能需要四級甚至更多級的保護。第四級保護其雷電通流容量不應低于5KA。
五、電涌保護器安裝方式與要求
電涌保護器HYC1采用35MM標準導軌安裝
對于固定式HYC1,常規安裝應遵循下述步驟:
1)確定放電電流路徑
2)標記在設備終端引起的額外電壓降的導線,。
3)為避免不必要的感應回路,應標記每一設備的 PE導體,
4)設備與HYC1之間建立等電位連接。
5)要進行多級HYC1的能量協調
為了限制安裝后的保護部分和不受保護的設備部分之間感應耦合,需進行一定測量。通過感應源與犧牲電路的分離、回路角度的選擇和閉合回路區域的限制能降低互感,當載流分量導線是閉合回路的一部分時,由于此導線接近電路而使回路和感應電壓而減少。
一般來說,將被保護導線和沒被保護的導線分開比較好,而且,應該與接地線分開。同時,為了避免動力電纜和通信電纜之間的瞬態正交耦合,應該進行必要的測量。
HYC1接地線徑選擇:
數據線:要求大于2.5mm2 ;當長度超過0.5米時要求大于4mm2。YD/T5098-1998。
電源線:相線截面積S≤16mm2 時,地線用S ;相線截面積16mm2≤S≤35mm2 時,地線用16mm2 ;相線截面積S≥35mm2時,地線要求S/2 ;GB 50054第2.2.9條